百草回芽,百病始發!
夏季防暑,秋季防燥,冬季防寒,那萬物復甦,鶯飛草長的春季應該防範些什麼呢?
中醫的理論中五行分別對應人體五大臟器,這五臟又分別與春(風)、夏(暑)、長夏(濕)、秋(燥)、冬(寒)這五季相匹配,在相應的節氣中會更容易受到對應的邪氣所擾。春天的風邪、夏天的暑邪、秋天的燥邪、冬天的寒邪、一年四季以及雨濕季節的濕邪,要侵入人體,都要藉助風勢。所以中醫講,防病先防風,風為百病之長,而身體這幾個部位最易因風邪而受傷。
俗語說:春天後母面,意思是說春天的風變化莫測、陰晴不定、冷暖無常,而這一頓亂吹,便吹來了各種身體不適,如風寒感冒,春季過敏、濕疹、蕁麻疹、“頭痛”“關節痛”,還有各種由“風邪”引起的小毛病就通通找上了門。
以下兩個常見因風邪而引起的小毛病,並提供預防對治的建議小妙方。
風寒感冒
中醫認為,肺主皮毛,開竅於鼻。“倒春寒”時,氣溫驟降,人體的毛孔來不及收縮,風寒之邪就容易從皮毛、口鼻而入,侵犯肺衛,導致感冒、咳嗽、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發作或加重。
艾灸作為一種傳統的中醫保健手段,可通過溫養經絡、行氣活血的方式幫助人體抵抗風邪,為臟腑功能打下一個堅實的陽氣基礎。
除了艾灸,還可以用鮮大蒜剝皮后切成3~4mm的大蒜片,放到頸後雙側的風池穴上(穴位要消毒),用紗布和膠帶固定,約2小時後取下。此方法對緩解風寒感冒癥狀特別有效。風池穴具有祛風散寒的功效,而大蒜性辛溫,同樣能解表散寒。此外,大蒜還富含大蒜油和大蒜素,具有強大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,能幫助身體對抗感冒病毒。
季節性過敏
春季是皮膚瘙癢、濕疹、蕁麻疹、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期。
《醫方考‧中風方論》曰:"風者,百病之長,得天之象,故其發也暴"。由此可見,風邪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,故《素問‧風論》說:"風者,百病之長也"。
對於過敏體質的朋友來說,只要在風裡多站一會兒,當晚身上便會起一片片的小疹子,痕癢難耐,此時,按摩一下兩側肘部橫紋外側的凹陷處的曲池穴,因在《針灸大成》中說曲池穴可以緩解“癮疹搔癢”,也就是皮膚過敏引起的紅疹瘙癢,三不五時按摩曲池穴能夠起到疏散我們體內的風邪,消腫止癢的作用,從而緩解皮膚過敏的癥狀。
春暖花開時節,掌握一些調理身體的方法,別再讓這風擾亂了我們賞玩春光的心情呀~
來源: 改編自艾益生健康科技 2025年02月27日